查看原文
其他

《明日之子2》打破音乐圈层:最强厂牌必须接受大众的检验

华东哥哥 腾讯视频行业透视 2019-06-20

作者:华东哥哥 | 来源:镜像娱乐  (ID:jingxiangyule)


话剧《银狐》中曾有一句台词,“如果我是神,我希望把青春安排在人生的最后”。今年夏天,对于《明日之子》第二季的选手和他们的粉丝来说,也都是闪闪发光的日子。


蔡维泽浅吟低唱着自己的《十九》,田燚倾诉着自己的《最天使》,斯外戈热情四射地载歌载舞……在《明日之子》第二季的九大厂牌发布战上,选手歌声与粉丝呼喊声此起彼伏,汗水与泪水交织,共同浇灌了所有参与者的青春。


经过长达3个小时的直播,《明日之子》第二季八强诞生:蔡维泽、斯外戈、黄翔麒、张洢豪、邓典、田燚、邱虹凯、文兆杰晋级。蔡维泽通过一曲原创的《十九》蝉联最强厂牌,孙泽源不敌黄翔麒,遗憾止步。



纵观8强选手,他们中既有短视频平台上的红人斯外戈;也有上届参赛选手张洢豪;还有小有名气的演员孙泽源,但更多的是曾经名不见经传的素人选手,如蔡维泽、文兆杰等。以自身“厂牌”为依托,让这些性格不同、想法各异的年轻人向粉丝展示着自己的音乐态度,正如《明日之子》第二季核心价值观所昭示的“带领、冲撞、正流行”。


无论是以厂牌形式展现不同性格的选手,还是以星推+粉推的方式一步步决选出最强厂牌,《明日之子》第二季不仅为选手们提供了一个展现多面自己的舞台,也为素人与流量提供了一个更为公平的赛制——通过更多元的入口让更多不同类型的选手展现在观众眼前,并通过星推和粉丝点赞的方式,把“最强厂牌”的决定权交由专业,也需要他们接受来自市场和大众的考验。


于是,我们看到代表小众乐团的蔡维泽连续两场拿下最强厂牌,唱功惊艳的文兆杰逆风翻盘,斯外戈人气居高不下;也看到以孙泽源、戴景耀为代表的流量离开这个舞台。


在决选出最强厂牌的过程中,未被世人发现的素人音乐天才逐渐闪光,一些小众音乐也通过选手们的努力为大众所喜爱。可以说,《明日之子》第二季的赛制设计以及背后的节目制作逻辑,维持了专业性、音乐性以及大众性三者的平衡,节目最终胜出的“明日之子”,就是这个时代对于“偶像”认知的最大公约数。



九大厂牌少年,辐射不同圈层文化

对于喜欢音乐类节目的用户来说,也许能清晰地感受到《明日之子》第二季与同类节目的不同——更为多元化的选手,更广泛的入口。


《明日之子》第二季的这些参赛选手中,有的来自于小众乐团,有的喜好民谣,有的选手唱跳俱佳,有的选手将说唱视为自我表达的方式。这种选手的多样性,与盛世美颜、盛世独秀、盛世魔音三大赛道的选拔方式密不可分。纵观当下的音乐类节目,或聚焦于选手的唱歌,或将切入口放置于某一特定音乐类型。相较之下,《明日之子》第二季的选择标准更宽泛。



但正是得益于这种多元化的入口和宽泛的选拔标准,《明日之子》第二季将一众个性突出、音乐属性也各不相同的选手带到了观众面前。无论是“酷仔”蔡维泽、“诗意”许含光,还是“土而奇”斯外戈,通过前五期的录播节目,选手们的个性、棱角得以更全面展示。而在分众化时代,这些性格各异的选手以及他们背后聚集的粉丝,正是体现了不同圈层文化的诉求。


五期节目之后,节目进入直播赛程。从九大厂牌的诞生到最终选出最强厂牌,这一过程,均将通过直播方式呈现。七场直播,将见证最终最强厂牌的归属。如果说,前五期真人秀,更重于塑造选手个性;那么,七场直播,则对他们的瞬间爆发力和音乐性提出更高要求。“厂牌”一词,最初指的是唱片制作公司,而现在大家聊音乐时提及的厂牌概念,多指以某种特定风格为发展路线的独立厂牌。


而在《明日之子》第二季中,通过“厂牌”创造性的运用,将选手的个性与他的音乐属性融合为一体。九大厂牌亦是对9位选手自身特征的进一步提炼:蔡维泽的厂牌“傻子與白痴”沿用自他的乐团名称,“傻子在时代里醒着,白痴在人群里装睡”,体现了他对于世界的锐利观察以及音乐的独立性;张洢豪的厂牌名称为“π”,希冀能够拥有更多面的音乐风格,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可能变成无限可能……



无论是蔡维泽、张洢豪,还是斯外戈、黄翔麒,这些选手是这个时代年轻人所思所想的一个个侧面,他们共同展现了当下少年的精神面貌。而《明日之子》第二季通过三大赛道、九大厂牌的遴选与包装方式,让不同圈层的青年文化在此碰撞,释放自我,从而突破圈层,达到多元文化交汇与融合。


粉丝点赞决定偶像的“最大公约数”

有媒体形容《明日之子》第二季是在用体育赛事的思维在做综艺直播。前五期的真人秀节目,为选手展示自身的个性与棱角留足了空间;而进入直播环节,粉丝的点赞成为选手去留的关键,进一步调动了粉丝的积极性,参与到节目之中。


在第六、七期节目中,直播被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进行本期最强厂牌的选拔,下半场则需要选出本周必须离开舞台的选手。第六期节目中瞬间分贝值最高者可以获得最优质的舞台资源,第七期节目中,则通过观众点赞数量和“厂攻”团分贝值加权选出最强厂牌,其所在赛道其他选手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亦可获得5万分贝。三个多小时的直播,高潮不断,悬念迭起,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最终结果是否会翻转。而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粉丝的瞬间抉择。



《明日之子》第二季的入口是多元的,但评判标准却是统一的。作为一档面向大众的音乐节目,《明日之子》第二季打出的slogan中便有“正流行”一词。流行,简言之便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和意志。因此,所有选手、任何音乐都要在同一个舞台接受检阅。在这个舞台上,不管是“流量”,还是“素人”,无论选手是否已经成名,亦不管你粉丝多与寡,都必须直面大众的选择。


《明日之子》第二季并没有粗暴地将选手淘汰与否用累积的数据计算,而是将粉推赛制分为两大核心部分:瞬间分贝值和勇闯分贝榜。其中瞬间分贝值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谁去谁留。利用直播的手段,仅限于表演期间分数的瞬间分贝值有效收集和反映大众的审美和选择,大众喜好直接反映在最终结果上,最大限度给所有选手展示自己的机会。


或许有人认为这本就是一场不公平的游戏,是人气的胜利。但从最近两场比赛结果看,原本微博粉丝只有300人的小众乐团主唱蔡维泽连续两次以超高的瞬时分贝值拿下最强厂牌,而不是人们预想中的流量为王。在九大厂牌发布战中,黄翔麒与孙泽源狭路相逢,离开的是原本在勇闯分贝榜中排名上位圈的孙泽源,留下的是一路用rap征服星推官和观众的黄翔麒。更何况,正如星推官吴青峰所说,人气也是实力的一种。只不过,这种实力也需要不断升级维护。



更早之前,八强选手之一文兆杰在24小时内,点赞数从1069.88万一路疯涨到2652万,成为人气榜第二名,力压原本都看好的流量明星戴景耀,从而被复活。再一次证明,小众已经有能力与流量抗衡,而《明日之子》第二季就是那个竞争的舞台。


《明日之子》第二季系列节目拥有雄厚的粉丝基数,选出的8强选手正是体现了当下年轻观众对于音乐、对于偶像的审美,而最终诞生的“最强厂牌”,一定程度上是在当下流行文化语境中,对于如何定义“偶像”的最大公约数。


音乐+流行,《明日之子》第二季助力小众音乐走向大众

在不少音乐节目中,实力选手与人气选手的对抗似乎一直是一个两难的抉择。而通过“厂牌”,将选手的个人属性与其音乐性统一为一个整体,《明日之子》第二季轻松跨越了这一难题。无论是蔡维泽蝉联两期节目的最强厂牌,还是文兆杰复活成功,跻身八强,这些结果意料之外,但亦在情理之中。



从第六期和第七期节目来看,我们可以看到,流量型选手不一定能够留下;而素人选手也有晋级成功的可能。现场粉推观众的选择标准,并不仅仅是人气,同样也在于音乐性,也就是选手们的音乐表达。正如《明日之子》第二季的slogan所表述的,“带领、冲撞、正流行”,节目希望能够找到引领这个夏天的音乐风潮。


犹记得蔡维泽第一次出现在新手战的舞台上时,吴青峰问他:“你会因为大众流行而尝试那样的作品吗?”蔡维泽说:“你也是做独立乐团的,做独立乐团的人都不会想要一直待在地下,最厉害的人就是能找到跟主流音乐的平衡点,他就会成为主流。”


正如蔡维泽说的那样,出身独立乐团的他的确在逐步找到主流音乐和小众音乐之间的平衡点。以黑马之姿,蔡维泽在节目中越走越远,人气也越来越高,他正在一步步接近那个平衡点。正如蔡维泽等小众音乐人的不断涌现,《明日之子》第二季也为观众打开了一个领略更多音乐类型和音乐风格的窗口。


《明日之子》的野心并不仅仅是做一档成功的音乐节目,更是为整个音乐行业造血,输送新人的同时也在培养观众对于音乐更为多元的审美。《明日之子》希望能去打造更高阶的音乐流行趋势,让大众认可多元音乐和流行。但在这个舞台上,你的音乐无论属于何种类型,都必须经受住大众的考验。


这是《明日之子》第二季让观众看到的最有意义的一面——为素人和流量、为小众音乐和主流音乐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为真正极致、独特的年轻人留出时间,让观众慢慢地接受并喜爱,从而引领新的音乐潮流。


原标题:《<明日之子2>打破音乐圈层:最强厂牌必须接受大众的检验》




—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